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(鍾秉宏操作無人機噴灑農藥、肥料,用科技解決傷身、缺工問題。侯世駿攝)
【陳怡文╱台北報導】台灣農業缺工、人口老化問題嚴重,田裡多由老農操刀噴藥,世代務農的「農三代」鍾秉宏不捨阿爸手動噴藥傷身,是全台率先通過無人機術科測驗者,也是第一個同時擁有無人機和無人機噴藥2張證照者,他操作無人機施灑農藥、肥料,用科技解決缺工問題,為國內農業轉型開出一條新路。
相關新聞:新型「礦物質肥料」助農家減8成支出
今年37歲、家住台東關山的鍾秉宏務農約10年,家裡種植約6公頃作物。他說,以往父親用傳統拉管手動噴灑農藥,會吸入很多藥劑,加上骨刺、行走不便,對體力和健康壓力都很大,且農忙期常找不到工人,搶工又易起衝突,他常思考有無更省時省力工具,就想到用無人機施灑。
「找嘸人才找你們」推廣4年漸收成果鍾秉宏說,農藥噴灑有3種方式,一為要價70萬至100萬元的噴藥車,除清洗不便,也易壓毀作物,引擎還會燙到稻穗;二是器具約10多萬元的傳統拉管,但至少須3人作業,缺工已難請人,且噴灑管與人身都會沾附蟲隻或病菌,污染沒生病的田地;三為每台約50萬元的無人機,單人即可作業,可因應風向、作物,更換噴嘴噴灑,沒有擴大病菌傳染的疑慮。
4年前鍾秉宏開始推廣無人機代噴,噴灑1甲地僅須30至40分鐘,收費約2000元,但「10個農民有9個還是找傳統拉管」,因多認為作物要噴很濕才有效果,而無人機用水少,農民不太相信。
鍾秉宏說,即使有農民願找無人機代噴,也直說「是因找不到人,才會找你們」,這種狀況直到一位種植池上冠軍米、面積約8甲的農民,嘗試無人機代噴覺得效果不錯,向其他農民推廣後才獲改善。
務農逾3年的丁羿禎說,公公種馬鈴薯超過20年,一遇農忙期,所有需求攪在一起,易鬧缺工。她去年底首次用無人機噴灑肥料,發現噴完後葉片生長厚,馬鈴薯曬傷、乾掉的傷口也不會擴散,且和傳統做法價格差不多。她直言,農業未來一定要開發科技,不然農忙期只有2至3成請得到工,大家都很累。
回鄉務農3年、提供代耕服務的李永圳也說,種植期通常需要一團工人,「10幾個人加起來,至少超過700歲。」以往他都和爸爸、弟弟一起拉管噴灑,家中近3甲的馬鈴薯,要花1天至1天半,累又耗時;使用無人機1人即可操作,且約半天便可收工,時間、體力負擔都有改善。
(丁羿禎(左)利用無人機為馬鈴薯噴灑肥料後,覺得效果不錯。侯世駿攝)
無人機使用舉例農業:以無人機噴灑農藥、肥料,節省人力與成本
氣象:利用無人機結合感測器,解析高空污染物分布對地面的影響
環保:環保署去年以無人機長期偵測,查獲卜蜂食品廢污泥傾倒農地,另查獲營建工程污染逸散、運輸車輛未落實覆蓋防塵網等
地政:桃園市府以無人機拍攝高精度影像,輔助山區地籍圖重測
河川管理:台東縣府以無人機拍攝卑南溪河川,找到裸露地揚塵好發區域以及早防制
古蹟巡視:苗栗縣府以無人機檢視古蹟人力難及處,如屋頂等是否須加強固定或清理
資料來源:《蘋果》採訪整理